在贵州财经大学“双创街”,50余个免费为学生创客提供的小门面大部分已入驻,有摄影工作室、广告工作室、鲜花水果店等;在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易享创客空间,30多家由师生创建的“双创”工作室汇聚一处;在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一家家小微企业里,创业者们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春日里,走进大学城,处处可以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活力。
近年来,贵安新区依托辖区高校资源,打造1个双创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10所高校、N个区域和双创示范基地的“1+10+N”发展模式,让创新创业生态日趋成熟,让越来越多创客在这里找到新机遇。
多方面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贵州财经大学的“双创街”上,50多个小门面中,生意最好的是一家名为“黔农良品”的水果店,老板就是该校的大四学生赵旭。“我最初的想法就是针对学生群体,做一个低价版的‘首杨水果’。”赵旭介绍,创业想法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后,自己又接受了“虚拟运营”训练,把公司注册流程、财务管理等内容都提前熟悉了一遍,终于在2019年注册了“黔农良品”。因为准备充分和提前熟悉了业务,赵旭的水果店一路顺风顺水,如今月营业额达12万元,店员共有20人。
“这条街上还有摄影工作室、广告工作室等。”赵旭说,只要是在校学生,创业项目经过评估后,就能入驻“双创街”,“门面是免费的,这为我们大幅节省了成本,让我们可以尽快熟悉创业流程,加快走上正轨,为将来面对更广阔市场打下好的基础。”
除了可以享受免门面费等优惠政策外,大学城高校的创客还能接受创业导师的手把手指导。
贵州有点方文化公司负责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传媒系老师邓磊是明德学院易享创客空间的创业导师,他目前正在指导员工完成一个动画项目。
“我们公司的核心技术成员全部是学院传媒系的学生,经过一两年的培育,团队已能面向市场独立承接从人物设定、场景到动画成片的完整项目制作。”邓磊说,有点方文化公司是首家在明德学院双创孵化模式下实现工作室孵化成企的企业。
多级孵化推动项目走向市场
作为唯一一所获批贵州省双创示范基地的独立学院,由贵州大学与泰豪集团合作开办的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非常注重创新创业工作。
近年来,贵州大学明德学院结合校园实际,构建起工作室三级孵化体系,在大一设置了双创学分,每名新入校的大学生都会学习创新创业基础通识课,在老师的带领下组建模拟初创团队,开始创新创业项目的尝试。
“在这个阶段做得比较好的团队,可以自行成立工作室,完成一个初始的孵化。”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双创办工作人员吴丹丹说,学校通过比赛的方式从中筛选出已经初步成型、有商业模式的工作室进入院级重点孵化。之后,创业团队除能享受完善的办公硬件设施外,还可依托学校专业老师构建的“双师型”师资体系,享受高质量的创业辅导服务。
“当工作室达到一定规模,能够独立承接客户订单时,将升级进入更为完善的‘泰豪孵化器’,完成三级孵化并面向市场进行推广。”吴丹丹说。
据了解,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均探索构建了多级孵化体系,帮助双创项目逐渐完善、落地开花。
多举措发力打造双创生态
近年来,贵安新区通过打造“1+10+N”发展模式,全力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该模式依托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的发展原则,通过政策指导、创业服务、科技创新、资本对接、成果转化、科技孵化等举措,共同打造集合创客、科技企业加速器和产业园的双创生态。
为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管理和政策体系,贵安新区先后制定出台了《贵安新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政策措施(试行)》《贵安新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试行)》《贵安新区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贵安新区支持大数据应用与创新十条政策措施(试行)》《贵安新区关于鼓励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大学生在贵安新区创业落户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一系列双创政策措施。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规范双创服务标准,完善信息统计制度,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越来越多创客在贵安找到新机遇。
目前,贵安新区双创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共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72个,其中,国家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家、省级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2家。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欣健)
责编:王瑞景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