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俊
天津音乐学院有着六十二年的办学历史,而徐昌俊也将自己十余年的时间奉献在了这里。在他的带领下,天津音乐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培养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专门人才的重要高等艺术教育学府。带领学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秉承着“追求完美,创造卓越”的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等艺术人才。立足天津、面向全国、融入世界,把天津音乐学院打造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的音乐艺术院校。
了解徐昌俊的人都知道,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作曲家。徐昌俊调侃自己是一位“业余”作曲家,因为他都是用业余时间在创作。在忙碌的行政工作之余,徐昌俊依然见缝插针、忙里偷闲地在坚持创作,甚至还会去挤占休息时间。他说:“作曲家是我的初心,也是我一生的追求。”而这样的一个身份也赋予了他极高的使命感,他希望来到这个世界上在离开的时候能够留下一些优秀作品,尤其是作为一位中国的作曲家,更希望能留下一些中国民乐的作品。
一位中国作曲家的“觉醒”
徐昌俊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深受西方音乐体系的影响。但在他真正工作以后,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1995年他被公派到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做访问学者。那时候,身在异国他乡的徐昌俊无论是去歌剧院听音乐会,还是平常打开广播电视,所接触的都是西方音乐。这些西方的古典音乐大师触发了他多的思考。徐昌俊常常在想中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有着如此悠久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与民族乐器,为什么却没有那么多经典的文献。也许是一种作为中国作曲家的觉醒,徐昌俊立志应该多为自己的民族乐器去写音乐。
1998年在新加坡,他碰到了当时新加坡华乐团的总监并收到了创作邀约。他喜出望外,就正式地开始了自己的民乐创作,并坚持到了今天。虽然在大学的时候,徐昌俊就创作过民乐作品,其中不乏有荣获上海之春优秀音乐创作奖的作品,但那个时候在创作上没有很强的主动意识。而从为华乐团创作开始,徐昌俊则是发自内心的想为民乐做出自己的贡献。徐昌俊称这是自己思想和情感上的一次觉醒,要为自己的民族器乐去写作品,这也是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作曲家所应肩负的使命。
而如今,看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在为民乐创作,作品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很多西方的作曲家也开始对中国的民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他们的视角反过来为中国作曲家提供一些启发。对于这样的趋势,徐昌俊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高兴。他说:“我们民族器乐的发展迅猛,大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我作为一位作曲家也要不甘落后,我可以写的慢一些,但绝不会放弃,而且要保质保量地写好作品。”
以民族元素与西洋技法碰撞出的作品
徐昌俊酷爱民歌,曾学习过戏曲打击乐,吸收大量民族音乐的养料,使之成为了融入自己身体里的创作语汇。也受到过系统的西洋音乐体系训练,因此在他的作品里实现了民族元素和西洋现代音乐作曲技法的完美兼容。其大学时候创作的柳琴独奏《剑器》,这首灵感来源于杜甫诗词的作品充斥着浓烈的中国元素,它抒情优美的旋律足以令人为之倾倒。当时的上海音乐学院有个说法,即作品里无论是否有现代手法,都会产生两极分化的评价。但这首《剑器》实现了中西合璧的完美交融,意外地打破了这个“魔咒”。
徐昌俊创作的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时候,他发现扬琴与民族民间音乐里的打击乐很相近。因此,他在创作这首作品的时候,不仅取京剧的曲牌名称,还大量的运用了京剧打击乐的手段。这首作品的音乐结构、节奏结构、主题结构均是京剧打击乐的手法来构成的。《凤点头》推出之后反响热烈,不仅在全球各地上演,还被改编成了管弦乐队、钢琴版、三重奏、手风琴独奏等等不同的版本。
而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龙舞》这首作品也是徐昌俊将民族元素与西洋技法结合的一个典范。这首作品除了有将近六分钟打击乐的极致震撼,同时也采用打击乐锣鼓套子的方法以丰富的节奏与不同的配器传递除了中国人的骨气与魂魄。《龙舞》充满了张力与阳刚之气,令人闻之屏气凝神,同时也感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
与天音十年相伴的累累硕果
天津音乐学院有着六十二年的办学历史,而徐昌俊也将自己十年的时间奉献在了这里。在他的带领下,天津音乐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培养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专门人才的重要高等艺术教育学府。学院现拥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1个专业硕士(MFA)授权点。学院拥有15个教学系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附中和附小(合作),形成了完备的多层次、多类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
徐昌俊介绍到,天津音乐学院拥有一批在国内外音乐界有较大影响的著名音乐家、学者和学术带头人,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现有专任教师261人,硕士生导师138人。近年来,学院以引进、延揽、培养为主要方式,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不断拓宽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维度与力度。“十三五”以来共有120人次获批各级各类校级以上人才项目。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师生在国际国内重要赛事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300余项。
此外,天津音乐学院还成立了歌剧中心,开设了“天籁讲坛”“音乐大讲堂”等开放性学术交流平台。获批多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其中原创歌剧《岳飞》大型舞台剧项目、“手风琴艺术民族化推广”人才培养项目、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等充分章显了学院学科优势资的特色,体现了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的成果;学院的青年民族管弦乐团、青年交响乐团、青年合唱团、青年话剧团、青年舞蹈团等多个艺术表演团体更是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艺术舞台上。
开启国际合作办学新高点
天津音乐学院坚持开放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展高水平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与世界顶尖学府美国茱莉亚学院合作,开办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和天津茱莉亚学院。而这项成绩背后离不开徐昌俊的搭桥牵线与极力推动,更离不开教育部、天津市市委、市政府、市教委的大力支持。
从2011年天津音乐学院与美国茱莉亚学院的达成合作意向,到2015年向全球发布天津茱莉亚研究院揭牌的消息。从2019年的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再到今年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天津音乐学院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和世界顶级音乐学院合作新的制高点。
徐昌俊坦言:“这种办学模式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和高手合作,向高手学习,加快我们发展提升的速度,让学院早日与国际接轨。”而通过与茱莉亚的合作办学,徐昌俊也有很深的体会。他分享到,一项合作的促成,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最重要的。由于语言隔阂、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的不同,开展国际交流一定要知己知彼,开展对等有效的交流。能够以诚相待,就会有尊重、信任与合作。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要开创一个新的合作办学模式,在没有现成的可适用的案例面前,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徐昌俊说:“我们与茱莉亚音乐学院都是很真诚、严肃、认真、负责地在做事情。纵然过程很曲折,纵然双方都有很难往前推的时候,但我们想要做成这个事,就要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事在人为。”
秉承着育人为核心的理念
教育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是核心。担任天津音乐学院院长这十余年来,徐昌俊一直秉承的一个信念就是作为大学的管理者要清楚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育人而展开。徐昌俊分享到,一方面,学院要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进步成长、开发潜能,继而成才。天津音乐学院无论是通过高水平的合作办学,还是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演出,把很多世界一流音乐学院的师资请过来,都是在为学生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如天津音乐学院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等多所国外著名高等音乐院校开展学术交流;举办了五届“天津五月音乐节”、四届“天津国际手风琴艺术节暨国际比赛”五届国际手风琴大师班,以及“天津国际现代音乐节暨中青年新作品交流会”等多项丰富的大型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演奏家进行学术讲座和大师班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徐昌俊说:“我们要给年轻人创造机会,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生中很难得的机会。我们能否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与机会,这是我担任院长最最在乎的工作。”另一方面,徐昌俊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同样也需要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建设一个最优质、最有水平的,最有潜力的,最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去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因此,徐昌俊说:“以学生为本,绝不是口号,而是事无巨细地去关心和关爱学生。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全方位的育人,师生以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去相处。我们对这些孩子负责,就是对他们的家长负责。对这些家庭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需要一代一代音乐家负起自身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以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胸怀去传承、研究、创作和弘扬。我们要把这个天津音乐学院的品牌打出天津,走向世界。(金惠子)
责编:张靖雯、王瑞景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