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李长军:多元涉猎助力中国民乐“破圈”

2020-12-09 14:43:39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李长军.png

今年是北京民族乐团成立五周年的重要节点,伴随着它从无到有,从人才稀缺到成为“京字招牌”,从民族管弦、现代音乐、组合表演、跨界融合等齐头并进,到如今打造出如新年民族音乐会、周年庆典音乐会、中华四季音乐会等众多品牌演出项目,北京民族乐团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俨然成为了全国民族乐团中的“焦点”。这一切离不开团长李长军带领团里上上下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拼搏与努力。李长军说他从来没有把团长这个身份和管理北京民族乐团当成一份工作,而是带着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它当成一份事业在做……

做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民族音乐形式

北京民族乐团是北京演艺集团成立十年来唯一新成立的一家院团,而其它的院团都是成立五六十年的“老牌文艺团体”。因此,北京民族乐团有着自己特殊的“地位”,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乐团从成立之初的25个人发展到今天的80人,走过了一段很艰难的历程,但是他们从未停止过“折腾”。李长军说:“作为第一任团长,能为这个团打下怎样的基础,留下哪些作品,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我感到压力很大的地方。虽然形势很难把握,但是这五年来,我觉得我们还是做到了。五年来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团风,这是很多工作得以成功开展的前提。”

放眼未来,李长军感言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让他坚信北京民族乐团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近期,李长军也常常参加一些活动,他愈发感受到北京民族乐团已经成为了全国民族乐团中的焦点乐团,有着很高的关注度。他说:“很多人惊诧于我们有很多的想法,但这其实一直是我们的理念。因为北京民族乐团本身非常年轻,我们想往前走,想做好传承,就要与时下的年轻人接轨。北京民族乐团就是要做年轻人喜欢的、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民族音乐形式。”

李长军介绍到,虽然当时做《国潮》引起了很多争议,但自己后来看到很多的地方都在演奏他们的曲目,且演出时气氛高涨、掌声热烈。因此,他认为能够引起普通老百姓尤其年轻人的共鸣,还是需要跟他们接近的作品。在《国潮》之后,他带着北京民族乐团转身就做了高大上的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他们并不局限,而是愿意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找到民乐的新可能。比如,北京民族乐团做了《秋水长天》重阳节音乐会,把84岁的老人请到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完成了满台“80后”们的同台演出。同时,他们也在做《自古英雄出少年》音乐会,两届下来选拔了全国26位极具天赋的孩子,实现他们人生第一次跟职业团合作……李长军说:“民乐圈里大家做什么,我都会支持。因为,我觉得只要你做了,就是在推着民乐往前走。我们民乐需要抱团取暖,我们需要作品的交流,我们愿意跟所有人合作。”

用作品颠覆大众对民乐的认知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一个乐团的发展都离不开“以人为本”作为理念支撑。李长军感慨到,没有合适的人才,没有支撑乐团发展的人才,乐团的发展是举步维艰的。因此,他非常关注乐团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他说:“我特别希望来到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最后会发现来到这个乐团是他人生最好的选择。现在,我想说我做到了。我常说个人的前途跟团里的前途一点都不矛盾,因为这是相辅相成的。从这个高度上,我们愿意给所有年轻人来到乐团之后去搭建平台提供机会。”

北京民族乐团的演出基本上一台接一台,李长军透露他们后续就有'"中华四季音乐会"的收官之作《冬日》、《经典中国》音乐会、《亮相》新锐系列音乐会、《城市之间》音乐会等演出轮番上演。但是他表示,他们做每一件事都会付出很多心血,即使是在乐团成立前期没有足够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他们也排除一切困难做了很多事。如“北京鼓乐节”,他们坚持了五年,他们今年还要做“北京国乐节”,以期搭建“两大节”演出平台。此外,他们还成立了北京民族乐团附属少儿打击乐团、北京民族乐团附属少儿弹拨乐团、以及筹备中的北京民族乐团的附属青年爱乐民族乐团……让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弘扬。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北京民族乐团也没有停下脚步,创作了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他们从去年年底开始运作这个项目,先后历经了七次创作策划会,八位作曲家集中精力投入创作,最终完成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今年10月20日,《中轴》正式首演,预计明年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巡演,助力中轴线申遗。李长军说:“通过这个作品让人了解北京的中轴线,喜欢北京这座城市,热爱中国悠久的文化。这部作品不光民乐圈的人在关注,整个音乐圈的人都在关注,甚至有人说这部作品颠覆了人们对民乐的看法。”《中轴》会不会成为民族音乐创作的一个新方向,李长军坚信这很有可能,它不仅给了民族音乐一次机会,也给很多人提供了机会。

民乐推广我们要考虑国际审美

在疫情期间,北京民族乐团也创作了很多跟抗疫有关的作品。为了不影响每一场演出,他们坚持以云制作以及云直播的形式来保证演出的照常进行。但作为团长,李长军也在思考作为企业如何在线上盈利,因为艺术作是有成本的,艺术家也是要生存的,因此他决定在微信平台推出虚拟音乐厅——“国乐府”。从北京市疫情之后演出剧场开放的首场演出《国潮》弹幕音乐会,到“中华四季”第三场《秋雨》流行金曲音乐会,“国乐府”从小试牛刀卖出161票,到渐入佳境卖出725张票,李长军坚信这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一件事。他说:“国乐府在打造一种观念模式和文化消费习惯,我们抽出专人运营并打造这样的一个平台,并且是全国第一家做这件事的职业院团,我非常看好它的发展前景。”

谈及民族文化的国际化输出,李长军认为将中国优秀文化推向世界,最适合的形式艺术就是民乐。他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通过音乐大家能感受到很多普世的情感、文化、价值观。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首当其冲。尤其是现在,随着创作水平的提高、演奏技术的飞速发展、乐器制作高品质,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体系,所以,我觉得民族音乐是可以代表当代人审美标准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对外的传播上,李长军强调一定要重视国际审美。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瑰宝,要让不同国度的人更加接受,一定要培育更加宽广的审美视野,这样中国的民族音乐才会成为世界音乐舞台上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他表示,我们发展到今天应该有了充分的文化自信,但是需要用一些更高级的形式来宣传自己的文化。他说:“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以放之四海皆能懂的作品,去做文化的交流与推广,而不是一味的取悦。”

在最后,李长军也表达了对《品艺中欧》专题栏目的寄语,他说欧洲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品艺中欧》能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但我们也需要把更多优秀的文化推广给他们。李长军希望未来可以真正形成市场化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代表国外演出商对我们真正的认可。虽然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但李长军坚信只要不断坚持,不断往前走,就一定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金惠子)

责编:王瑞景、张阳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