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师洞原是一座东汉时期的崖墓遗址。相传,第一代主持开凿大佛的唐代高僧海通就住在这里。海师洞洞深10米,洞额“海师洞”三字,出自清代四川按察使顾光旭手书,他还同时撰有《凌云山海师洞记》。洞口这尊海通 “抉目捧盘”的雕像,讲述的则是这位高僧传奇的故事。
海通是贵州人,在凌云山结茅修行,在长年累月的修持中,他眼见三江不时吞噬过往船只,不由心生慈念:倘若凌云山就是一尊佛,眼前这三江还能这么肆虐吗?他就做出了一个从此改变嘉州命运的决定:开凿一尊与山齐高的弥勒大佛。
于是,海通和尚遍行大江南北、两湖淮海等地,筹集人力物力财力,于公元713年,动工凿刻乐山大佛。这项浩荡的工程惊动了官方。嘉州的知州要求海通将募集的资金交由官府来操办。有人说这个知州是个贪官,是想个人私吞这笔巨资。海通任凭威逼利诱,也不愿交出钱来。州官拿他没办法了,只好恶言诽谤。海通和尚义正言辞,说我心中无欲,目中无物,说完海通和尚一手捧盘,一手挖出双眼。这就是历史上“自目可剜、佛财难得”的说法。(图文由乐山大佛景区提供)
责编:王瑞景、张靖雯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