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海外網>>專題匯總>>國內>>2014兩會專題>>海外網記者在兩會>>鄒雅婷>> 正文
2014年02月24日16: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圖為會議現場。海外網 謝明攝
海外網2月24日電 201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教授近日接受採訪,前瞻“兩會”經濟熱點。在談到作為熱點問題之一的城鎮化時,辜勝阻表示,城鎮化一定要以“人”為主體與核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人口從1978年的1.7億到2012年的7.1億,城鎮化率基本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與此同時,大城市高企的房價、難解的擁堵以及不均等的公共服務也彰顯出中國城鎮化已積累了大量突出矛盾和問題。
對此,辜勝阻認為,幾億進城農民工的市民化和城鎮化將是全國“兩會”舉世矚目的重大議題。讓城市常住人口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務是市民化的關鍵。
辜勝阻指出,要讓幾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市民化,可採取四種不同的形式:
一是不改變戶籍、持有居住証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鎮常住人口市民化形式。這種市民化人口在流入地享有類似子女教育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保留農村戶籍。這種市民化形式最受歡迎且改革共識最高。
有調查表明,約75%的農民工不願意改變戶籍,因為80%的農民工在城市就業是不穩定的,而農村戶籍上又附著了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以及各種涉農補貼,“含金量”非常高。農民的心態決定了這一形式是未來市民化的最主要形式。城鎮化不能隻看戶籍,有了戶籍沒有公共服務也不能叫市民化。
二是農業人口改變戶籍、落戶城鎮的市民化形式。這類人要放棄農村戶籍和附著在土地上的福利,但可平等享有市民的所有權利。對這種類型的市民化要靜觀其效,因為差別化的落戶政策使農民工在大城市落不了戶,小城市又不願意去落戶。這種市民化方式風險最大,要穩而不能過急過快。
三是就地就近城鎮化的市民化形式。這類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經城鎮化了,與家人生活在一起,沒有“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問題。這是當前社會代價最小、市民幸福感最好的城鎮化方式。這種方式在東部地區十分流行而最具有生命力,正逐漸由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延伸。
四是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村民變市民的市民化形式。城中村改造既可以惠及城中村農業人口,又可擴大城市住房供給,既關乎城鎮化質量的提高,又關系到數量的增長,這種形式潛力很大,可大力推進。
此外,辜勝阻表示,城鎮化是新一輪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它涉及到“人、業、錢、地、房”五大要素,“人”是城鎮化的主體與核心。
辜勝阻指出,當前中國城鎮化亟需從偏重土地城鎮化向重視人的城鎮化轉變,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人口獨享向常住人口全覆蓋轉變。2013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對中國新型城鎮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謀劃,並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意味著城鎮化要走“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新模式。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城鎮化發展新模式,必須激活民間資本。民間資本與市場經濟存在著天然聯系。民間投資比較理性,在客觀上會加速相關投資建設進程和提高投資效率,同時也能夠大大緩解政府因投入能力有限制約城鎮化發展的“瓶頸”約束。
調查表明,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在能源及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和公共服務,保障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智慧城市與綠色發展,城市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土地流轉和農業現代化,城鎮綜合體和新型社區建設,中小銀行和草根金融等方面大有可為。新型城鎮化也需要政府合理引導,但要防政府成“閑不住的手”而過度干預把好經念歪。政府應在規劃制定、制度設計、公共服務、環境保護、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六個方面有所作為。(記者 鄒雅婷)
(責編:肖靜陽)
辜勝阻 市民化 留守兒童 城鎮化發展 城鎮化率